
早就对宝莱坞电影着迷,我很喜欢电影里的舞蹈、音乐和戏剧性的情节。“宝莱坞”这个词源于美国的“好莱坞”,因为谐音很容易被记住,知名度也很快扩大。宝莱坞电影基地位于印度孟买城郊一个叫影视城的地方。在朋友的指引下,我慕名来到宝莱坞探访。

宝莱坞影视城大门的守卫很印度政府的工作态度一样,随意、懒散,我没有被阻拦轻而易举地走了进去。影视城很大,有多个拍摄馆和室外场景区。沿着唯一一条路往里走我看到一个剧组正在布置场景。我走过去问他们什么时候拍摄,我想看。导演告诉我:“今天布置场景,明天才拍。你明天再来吧。”走到路的尽头,是印度电影学院。这所学院是印度电影人才的诞生地,几乎所有宝莱坞电影都是通过学院的学生进行后期制作的。
在学校旁边的一个影视棚,我遇到了一个正在拍摄电影的剧组。摄影棚外的门卫很严厉,不允许外人进去。我恳求他们说:“我对宝莱坞电影很向往,从中国而来。。。。。。”最后他们被我说服,放我到入内,但是只允许我在一个角度很不好的区域停留。

我亲眼看到了宝莱坞电影的拍摄!拍摄的画面有印度歌舞,和男女主角的对场戏。场景是在一个下雨天,男女主角相遇。而当天没有下雨,怎么办呢?剧组用洒水车向空中洒水,制造下雨场景。整个摄影棚响彻宝莱坞音乐。
拍摄结束,我认识了一个年轻的宝莱坞摄影师。他也是印度电影医学院的学生,专门为宝莱坞电影制作宣传海报和宣传照片。据他介绍,刚才演出的演员中有一位在印度家喻户晓的明星。可惜我对这些宝莱坞明星的名字不熟悉。

电影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印度各地的人前来工作,包括成千上万满心期盼在电影业一举成名的演员。模特和选美选手,电视演员,剧场演员甚至普通人都来到孟买,梦想能成为明星。但是只有极少数人最后能获得成功。

扩展阅读:
宝莱坞的电影通常是音乐片。几乎所有影片中都至少有一段唱歌跳舞的场面。印度的观众期望他们的花费物有所值,影片的表演者通常被称作“paisa vasool”,即“钱之所值”的意思。歌唱和舞蹈、三角恋爱、喜剧再加上超胆侠的惊险场面——一起混和在一部三个小时长的,包含一次幕间休息的,华丽铺张的表演之中。这些影片称作“masala”电影,以印地语代表混和香料的“masala”一词命名。如“masala”香料一样,这些电影实来是各种东西的混和体。影片的情节多是通俗闹剧,里面有很多些公式化的成分,比如命运不佳的情侣,愤怒的父母亲,腐败的官员,绑匪,心怀阴谋的恶人,沦落风尘的善良女子,失散已久的亲人和被命运分开的兄弟姐妹,戏剧性的命运转折,还有方便的巧合。当然也有些影片有着多些的艺术追求和复杂些的剧情(比如沙提阿耶特·雷、Mrinal Sen、古鲁·度特、Shyam Benegal、Hrishikesh Mukherjee和Gulzar等人的电影),但这些电影往往在票房不敌口味更大众化的电影。然而,宝莱坞正在转变。目前的电影正逐渐的朝着打破或讽刺颠覆陈规的方向发展。观众中有重要的一部分是年轻的受过教育的城市人,他们希望看到不同的印度电影。应该指出的是,符合大众口味的电影中也有不少是有价值的,或者作为精雕细琢的娱乐片,或者以其自身的方式有着艺术上的成就。宝莱坞电影的任何一个影迷都能够列出一系列超过普通masala电影的影片来。
很多演员,尤其是如今的演员,都是很好的舞蹈家,但却很少有演员同时是歌手的。于是影片中的歌曲通常由专业的歌手根据演员的唇形单独录制。录音歌手会出现在片头的显著位置,并且有着自己的支持者。这些歌迷会去观看没有什么出色之处的影片,只为听到他们喜爱的歌手的歌声。电影音乐的作曲者,即音乐总监,也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们的歌曲往往可以决定一个电影的成败。宝莱坞电影中的舞蹈,尤其是早期的那些,主要是根据印度舞蹈编排的:古典风格的舞蹈,历史上印度北部舞女(tawaif)的舞蹈或者民族舞蹈。在当代电影里,印度舞蹈的元素开始和西方舞蹈风格(如MTV和百老汇音乐剧中的)相融合,不过纯粹的西方流行和印度古典舞蹈接连出现在同一部电影中的情景也不在少数。通常男女主角分别与同性的伴舞一同表演。而男女主角的双人舞则都在美丽的自然风光中或者雄伟的建筑里进行。这种场景被称作“图画化”。而瑞士是这种场景的一个热门外景地——主要因为阿尔卑斯山谷的风貌令人想起克什米尔。虽然被很多人认为是印度最美丽的地区,克什米尔从相当长时间之前开始就由于暴力冲突而成了禁区。歌曲的歌词以不同方式联系着电影中的情节。一些时候,歌曲被加进了剧情当中,这样演员就有演唱的理由;另外一些时候,歌曲是演员思想的一种外化,或者预示着接下来要发生的事件——这种事件通常是两个角色坠入爱河。











(全文完)
原文写于2011年5月